01
最近最热门的话题,非股市莫属,昨天市场监督局、工信部、司法部、金融监管局四个部门也出来表态了。
一个个部门先后出来表态,虽然还没有具体政策和刺激规模,但是接下来很可能会推出史诗级的刺激经济政策。
投资是我从事了30年的行业,从2024年的924疯牛行情以来,我听到很多声音,有人庆幸没有冲动在10月8日最高点进场,也有人庆幸从来没有买过股票,自然也没有亏损和盈利,更多人是后悔冲动,在高位接盘了。
无论你是否投资了股票,对于企业家和投资者来说,四十岁最重要的四件事情之一,就是财富管理,这一轮刺激经济和股市的政策就会影响到企业经营和个人财富。
在这五年一遇的重大关键节点,我们一定要吃透政策。就像华为投入做研发一样,就要采用饱和攻击,饱和攻击的研发,饱和攻击的学习,一定要有决心拿下。
根据我过去30年的投资经验,总结国家刺激经济和股市三步曲:【急刹车-猛转向-狂踩油】,当你理解这三步曲,就能从随波逐流的追逐者成为运筹帷幄的布局者。
02
我们先来看看,2008/2009年国家是如何通过【急刹车~猛转向~狂踩油】刺激政策和股市的。
2008年,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,中美的资本市场和经济大幅度回落,美国标普500指数下跌60%,中国股市沪深300指数也下跌了77%。
受此影响,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,出口负增长,大批农民工返乡,对未来预期偏悲观。
为了应对金融危机,国家多个部门先后推出三轮的刺激经济和股市政策,大家理解这些政策的顺序和内在逻辑,就有可能接住2024年国家再度刺激经济的泼天富贵。
第一轮:急刹车的市场政策
从2008年9月18日开始,国家推出降低印花税、汇金公司增持银行股、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回购,9月19日指数上涨9.3%,波段涨幅24%。
但是在反弹6天之后,股市又开始掉头向下,这是为什么?
大家看一下这三个政策,都只是属于市场政策,是在大跌中的急刹车。
因为股票不交易,印花税降低就没有多大价值,增持和回购,是能推升股价,但没有逆转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冲击,并没有根本扭转经济走势。
后面股市继续下跌了18天,又下跌了29%,创了新低,很多抄底的人又被套在里面了。
第二轮:猛转向的财政政策
到了11月5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11月9日对外公布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,财政政策基调从先前的“稳健的财政政策”转变为“积极的财政政策”。
我们要特别关注一下资金来源和规模,因为在这一次10.12财政部发布会也没有明确规模,这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。
新增中央投资:1.18万亿,占比29.5%,主要来自中央预算内投资、中央政府性基金、中央财政其他公共投资,以及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基金。
其他投资:2.82万亿,占比70.5%,主要来自地方财政预算、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、政策性贷款、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、银行贷款以及吸引民间投资等。
接着12月1日,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,12月5日推出家电下乡。
在四万亿计划推出后的当天,沪深300指数上涨7.8%,23天波段涨幅31%。
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之前的市场政策有什么区别?
金融危机股市大跌、房价大跌,出口也大幅度下跌,只是靠市场政策,无法推动经济逆转,股市反弹也是无缘之木。
但是四万亿到实体经济的财政政策,让上市公司逐步产出业绩,市场在消化了利好之后,反弹到9.18利好政策的巨量位置,随后又掉头向下,但是因为这次不像第一次急刹车的市场政策,有了实质性的撒钱四万亿,只是下跌了14%,抹去了59%的上一波涨幅,和918反弹之后还创了新低不一样,抹去了涨幅的-110%。
这个时候股市的成交量已经放大,说明大家的信心已经逐渐恢复。
第三轮:狂踩油: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和央行贷款量翻倍
到了2009年1月,国务院进一步推出十大产业振兴计划,我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上,宣告第七波牛市启动,发出了牛市宣言。
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不仅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短期冲击,也为产业的长期发展和升级奠定了基础。
通过财政主动发力来稳定产业发展,有效地保障了税收、就业和“三农”问题的稳定,股市也就此开始迎来了新一轮的上涨行情。
随后“家电下乡”、“汽车下乡”、“以旧换新”一系列内需增量政策陆续落地,带动家电和汽车销量大幅上涨。
同时,购房降首付、降利息等一系列地产政策带动地产链转暖,以汽车、地产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板块涨幅居前,有色金属主要由金价和铜价带动上涨,市场多主线并行,行情普涨,相关板块个股也出现大幅上涨。
和银行打交道的企业家都知道,一般情况下,银行年底业绩基本完成,都不会再放款了,就算放款也是小幅度的。
但在2008年11月,单月新增贷款从1819亿跳涨到4775亿,到12月又猛增到7645亿,看同比数据更吓人,直接就是446.34%和1476.29%。
2009年上半年有五个月贷款量增幅都达到三位数以上,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猛的撒钱,这就是四万亿的落地,可谓泼天富贵。
除了各行业受益外,银行也因为贷款量猛增,业绩大幅大涨,作为四万亿重点投入的机械行业,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成为首位制造业的首富,以往首富都是做贸易、游戏/互联网、房地产。
在这一轮股市反弹行情中,财政政策的强力托底带动经济快速复苏,行业基本面改善推动股市V型反转。
从股市的走势上看,“四万亿”政策发布的初期,市场情绪得到改善,股市估值迅速修复,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,经济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也在数据上得到验证。
我们看几组数据:GDP、工业增加值、家电、汽车、房地产销售数据都出现V型反转,股市上涨自然也有了底气,这波股市上涨了最多132%。
当时,为了坚定我和客户、学员们的投资信心,我留起了长发,这波牛市不结束,长发不剪,获得翻倍的收益。
03
不知道2008年,你大学毕业没有、创业没有?
可能还没有人感受到【急刹车-猛转向-狂踩油】的规律,再来回想2020年新冠疫情,国家又出了什么招?有没有我们熟悉的套路?
在2020年疫情暴发后,财政政策迅速响应,央行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,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约1%,降准释放流动性达到1.75万。
随后又设立多批再贷款、再贴现额度,包括3000亿专项贷款、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和1万亿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,支持小微企业融资。
3月27日,中央又提高财政赤字率,2020年全年赤字率从2.8%提高到3.6%以上,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,达到3.76万亿,赤字率的提高明确释放了积极信号,稳定并提振了市场信心。
在2020年后,财政部连续发布实施了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,经济下行压力得到有效对冲,中国也成为世界上唯一个在2020年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,2020年股市出现第10波牛市,最多上涨了70%。
我自己在924疯牛行情之前已经做了复盘,复盘2009/2015/2020年,明确关键几个指标,这也是接下来2024年四季度密切关注的指标:
1、财政部撒钱,增加财政赤字;
2、央行负责发钱,银行贷款量大幅度增加;
3、数据印证,GDP、工业增加值、行业增长数据。
大家对比看看文稿中2008/2009年,2020年银行贷款量,就知道当年刺激经济的力度有多大,再对比一下2024年前9个月,银行贷款量一路负增长。
04
那接下来,作为专业投资者在四季度要注意什么?
我感觉大家要注意三点:
1、三季度数据参考价值不大。
这个时候特别注意,由于924疯牛行情上涨40%,各方面的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、房地产等行业政策都还没用出台或者见效,近期发布的上市公司三季报就显得没有多大价值,还有昨天发布的央行货币数据,也没有多大参考价值。
2、政策落地会滞后。
就像上面写到的,2008年底出政策,2009年银行贷款出现暴增,每一轮政策落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,要根据规律把握到股市再度起飞,经济复苏的数据信号。
3、选好合作伙伴和理财顾问。
其实上面这些分析,这就是专业投资者的分析思路和提前布局,是我们团队每天坐在电脑的研究,搜刮政府机构、行业网站的数据,走访调研企业、参加股东会得出的结果。
很多人知道我做投资30多年,问我买什么股票?也想跟着买。
但不同的投资决策体系,背后不只是过去30年投资市场深入分析的成本,还有交过学费的代价,找到底层逻辑刺激经济和股市三步曲:【急刹车-猛转向-狂踩油】。
知识、能力都有成本,而且不同投资决策体系有着不同价值观和底层逻辑,就像少林和武当派的功夫,一刚一柔,一內一外,不是随便依葫芦画瓢,学几个招数就能闯荡江湖的。
大家想象一下,刘备三顾茅庐听完诸葛亮的《隆中对:三分天下》后,刘备想回去自己单干,拿下荆州、拿下四川,可能吗?
刘备选择了拜相诸葛亮,这也是一个企业家的格局,企业转向升级,跨行去投资,不是想几个招数去单干,而是找到厉害的人合作。
05
最后总结今天的分享,我通过梳理2008/2009年、2020年疫情,对比当下,找到三轮推动经济和股市的三部曲:【急刹车-猛转向-狂踩油】的三轮刺激政策,
2024年2月的国九条、限制做空等政策就是第一轮的【急刹车】,类似2008年9月18日的【急刹车】,反弹了不到20%就又掉头向下。
在9.24发布会后的疯牛行情,类似2008年11月的【猛转向】,月底人大会审批财政政策,正式出台具体额度前,不排除市场静候信息,同时完成消化高位被套盘和924抄底获利盘。
接下来银行贷款会持续放量,叠加类似2009年十大行业振兴计划,这波的泼天富贵,企业家可以跑政府、跑发改委要项目,投资者要做好行业布局。
2024年股市经济的《隆中对:刺激经济股市三步曲》我已经分享给你了,希望能帮助大家从随波逐流的追逐者升级为运筹帷幄的布局者,接下来就是看你如何接下第11波牛市的泼天富贵!
—
责任编辑 | 罗英凡
图片均来源于网络
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
■ 免责声明
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,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、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)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;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,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