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海外的同学给我转发了一篇文章,他说这篇文章最近在硅谷非常火,被很多创业者、经营者拿来讨论。
文章其实很短,核心词就是“founder mode”创始人模式。
它最早是被爱彼迎创始人布莱恩·切斯基提了出来,然后YC的创始人保罗·格雷厄姆把它写成了一篇文章,发在自己的博客上。
因为YC非常有名,它是美国早期风投机构,投资了非常多的创业公司,而且不仅是提供资金,更会给创业者提供创业和管理企业的全面培训,爱彼迎就是其中之一,影响力很大。
所以,当这两位大佬都在讨论“founder mode”创始人模式的时候,自然就引起了大量的关注。
当然,“founder mode”创始人模式这个词本身也很有讨论的价值。
02
什么叫做创始人模式呢?
我们要回到提出它的人,爱彼迎创始人布莱恩·切斯基说起。
他说,关于如何管理和经营大公司的传统方法是错误的。
什么是传统方法?
在硅谷,大多数人都默认,初创公司度过了初创期,在业务保持扩展,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,公司就必须要转换模式,不能事事都依赖于创始人。
因为随着公司人数的增加,业务的扩张,管理的难度就会成指数级别的上涨,你能直接管理好10个人,但100个人,1000个人呢?
所以,你就必须需要帮手,需要职业经理人,尊重他们的专业,给他们信任,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。
这就是经理人模式,公司像一个金字塔一样形成很多层级,每个层级都有专门的经理人负责管理,老板就要放权给他们,让他们带着团队完成公司发展的目标。
当然,老板不能越权去直接指挥他们怎么做,这是一种不尊重、不信任的表现,怎么做是这些经理人自己的事。
同样,基层也不能直接越级汇报给老板,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,先汇报给自己的主管。
这其实不光是在硅谷,在中国乃至全球很多企业都是如此。
那为什么爱彼迎的老板觉得这一套模式是错误的呢?
因为他尝试过经理人模式,但结果是灾难性的。
03
爱彼迎从外面的大公司请来了很多人做管理,负责公司各个业务和部门的具体运营。
每个人都有各自负责的领域,解决各自的问题,即使遇到什么难题也可以管理层开会决议,老板不会插手他们的管理,只看最后的结果就好了。
但疫情当中的爱彼迎遇到了巨大的困难,一些职业经理人对困境束手无策,告诉布莱恩·切斯基说,这是环境问题,不是公司的问题,更不是我们的问题,我们可是想了很多办法,等时间一过就好了。
但布莱恩没有相信这一套“当时间的朋友”的说法,在他观察的这段时间内,他觉得一些请过来的管理层是“这个世界上最熟练、最会伪装的骗子”。
在公司上升期的时候,他们忙着做着报告,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性出差视察,给老板统计漂亮的数据,描绘未来美好的前景,给自己请功。
但在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,他们忙着隐藏自己,把问题推卸给别人,要求下属更加努力,但自己压根想不出什么好办法。
于是,布莱恩就把这些人全开了,自己就像刚刚创业一样,亲自管理这些部门,听取每个人交上来的报告,对他们的工作给出自己的意见,即使像APP上要改个图标,修改新功能这种小事都要经过自己的确认。
诶,这么一管起来,爱彼迎逐渐撑过了疫情,公司的现金流、利润率都比以前好了不少。
布莱恩就开始琢磨自己这一套模式,他就去研究了乔布斯。
在乔布斯管理下的苹果,每年都会举办一个100人的年度务虚会。
乔布斯会把自己觉得公司里最重要的100个人请来,一起讨论公司方方面面的问题,但这100个人并不是公司职位最高的100个人,还有很多是基层员工。
布莱恩·切斯基就开始觉得,为什么公司发展就一定要采取经理人模式呢,创始人难道只需要放手不管,等着结果就好了?
为什么创始人不能插手公司的一切事务呢?这些经理人真的自己创过业,管理过一家公司吗?他们会像创始人一样全心全意对待公司,还是向上管理,向下要求,把自己履历包装得好好的,去拿到一份更大的薪水呢?
创始人才是一家公司的灵魂,因为创始人完整经历了公司从小到大的所有过程,创建了公司的愿景和文化,制定了公司发展的规划,了解公司的关键业务。
他比经理人有更高的视角和资源,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公司,那为什么不能直接插手管理他们的工作,甚至是指导工作的细节呢?为什么不能听取更多人的意见呢?
我们总在说公司最好的状态,就是充满激情和战斗力的创业状态,那不就是在创始人的直接带领下吗?
04
我相信,听到这,大家应该理解什么是创始人模式了。
就是创始人不管是在宏观问题上,比如公司的战略、业务方向,还是在微观层面,比如说某个具体的工作应该怎么做,都具有绝对的管理权和高度的参与权。
当然,你可以有不同的意见,但只要创始人确定下来,你就得按他说的去做。
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,哪怕是今天全球知名企业也有类似的代表。
比如说亚马逊的创始人,杰夫·贝索斯就是典型的微观管理者。
他会随时插手每个人的工作,比如他把自己的邮箱公开,查看客户的投诉意见,如果他觉得有价值,就会给具体负责的那个人转发邮件,附带一个问号。
收到问号邮件的人,不管在干什么,都必须放下手中的事,第一时间解决贝索斯的问号。
发的多了之后,亚马逊内部都有一个专业的回复模版,第一条就是给结果,这个问题处理好了没有,然后就是详细的处理过程和对问题的层层剖析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,原因在哪里,我们怎么解决的。
再比如说马斯克,他也是一个大小事务一把抓的主。
在他收购推特之后,就开除了大部分的管理者,说他们这帮家伙对公司没什么留下来的价值,然后要求了解公司所有人具体的工作,开始点名每个人的去留,又要求公司未来招聘的每个人,最好都要经过自己的确认。
哪怕是今天炙手可热的英伟达,创始人黄仁勋也说过,他有至少60个直接下属,并且,他喜欢直接参与团队的运营,提出问题,宁愿去折磨他们,让他们变得更强大,也不会轻易的解雇。
05
当然,有没有人反对呢?
其实,反对的人更多。
像紧跟着保罗·格雷厄姆的博客后面,就是提醒经营者要小心创始人模式。
因为大部分企业运行的模式都是经理人模式,而且,运行的还不错。
当然,创始人模式也有显而易见的问题。
第一、能利用创始人模式做出巨大成就的企业,创始人各个都是万中挑一的天才,甚至是全才。
他们精力旺盛,天赋出众,追求完美,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这种风格,甚至很难长期跟这样的创始人和平相处,接受他们随时而来的插手和命令。
第二、创始人不是永远都对的,并且,如果创始人要事无巨细管理每个人的工作,对创始人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工作压力,相当于把所有人的责任转移到了自己的头上。
一旦有了这种习惯,公司就会对创始人形成依赖,等到创始人承受不住,或者是要退休了,那公司怎么办呢?
不知道大家看完了之后,你们是怎么想的?你们觉得哪种模式对企业更好?
当然,马上就要迎来十一长假,大家也可以借着假期来思考这个问题,把想法告诉我,我们在下一期的圆桌论坛当中再来综合看看不同的想法。
—
责任编辑 | 罗英凡
图片均来源于网络
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
■ 免责声明
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,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、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)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;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,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