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最近,日本“美妆一哥”资生堂的日子不太好过,业绩下滑的“有一点”严重。
根据财报显示,今年上半年资生堂的销售额是5085亿日元,折合人民币249亿,同比有增长,增长了2.9%。
但是,归母净利润竟然狂跌了99.9%,让人大跌眼镜。
要知道,资生堂创立于1872年,比欧莱雅、雅诗兰黛这些欧美品牌还要早,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百年化妆品牌,旗下子品牌超过40个,涵盖护肤、彩妆、香水多个领域,在全球也享有盛名。
但就是这么一家庞大的百年品牌,偏偏在增长上失速了,还不是下滑的一点半点。
当然,更有意思的是资生堂总结了两个失利的原因。
02
第一个原因是怪日本政府排放核污水。
日系化妆品一直主打的是“自然”、“安全”的卖点,但日本乱排放核污水,让消费者,特别是亚洲地区的用户对日系化妆品产生了不信任,担心原材料中有放射性物质。
当然,这一点也是事实,确实没讲错,今天也正好是日本启动核污水排放的一周年。
在去年日本政府决定排放之后,在双十一购物节,资生堂和旗下品牌的预售大幅下滑超过7成,资生堂的股价暴跌超过10%,创下15年以来最大跌幅。
今年上半年,资生堂业绩进一步下滑,也的确可以归结为核污水事件的持续影响。
管理层解释的第二个原因更有意思,那就是中国市场不买账了,用户消费意愿明显减弱。
资生堂在1981年就进入到中国,是最早一批入华的美妆企业,它的最大单一市场也确实是中国,占到整个营收的25%。
但今年上半年,中国市场的业绩贡献下滑了0.5%,管理层也是归结于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出现了问题,用户购买意愿在下滑。
两个背锅的理由看上去都没有问题,也确实存在外界环境的原因,但仔细探究下去,我们也能发现其中存在的战略决策和品牌管理问题。
03
从2020年开始,资生堂就陆续打包出售旗下的大众品牌,像惠润(SUPER MILD)、可悠然(KUYURA)、水之密语(AQUAIR)这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品牌,全部被打包卖给了私募基金CVC。
甚至于占到公司营业利润10%,还在赚钱的年轻品牌也在2023年被卖掉了,连日媒都不太明白,为什么要出售这些能够诞生现金流的业务呢?
资生堂的CEO鱼谷雅彦解释了公司的战略考量,一方面卖掉这些品牌的股权,但会继续共同运营,因为私募基金是没有真正的运营、生产的能力,那自己就可以继续运营,从利润中分成。
另一方面,就是收回大量现金,建设高端护肤品品牌,也就是放弃掉价位不高的低端市场,朝着溢价更高的高端市场前进。
很显然,在“卖100个产品赚1000元”和“卖10个产品赚1000元”的问题上,资生堂选择了后者。
其实原因也不难猜,因为高端化妆品市场一直都是被欧美统治的,资生堂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挤进去的品牌。
所以,资生堂过去几年的财报其实是有着一部分卖业务得来的收入,这是没有任何成本的净利润,基数就被抬的比较高。
当然,今年跌的这么难看,其实也变相证明了一个问题,高端化的策略没能如愿成功,起码在中国没能走通。
这又是什么原因呢?
04
如果我们去到小红书、抖音这些社交平台搜索“资生堂”,会看到很离奇的一幕:
除了硬广之外,其他的分享、二次创作几乎全都是负面消息。
在一个硬广之下,全部都是用户的负面评论、负面消息,我很怀疑资生堂的品牌部门有没有去看过。
当然,也有可能是负面太多,管不过来了。
但相比于宝洁、联合利华这些品牌的反应度,资生堂在中国的管理,怎么看都感觉有一点生硬、混乱,就像狼群里混进了一只哈士奇在装狼。
像明星产品“资生堂红腰子价格大跳水”冲上过微博热搜,今年6月,旗下进入中国市场三年的高端护肤品牌“葆木BAUM”闭店,茵芙莎传出大面积撤销专柜的消息。
打折、闭店、撤柜都在反映资生堂在中国的管理和品牌布局遇到了不小的麻烦。
但严重的并不只是这些。
这几年,国产美妆品牌混得风生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,就是抓住了视播时代营销变革的重要机遇,利用短视频直播迅速起势,以最低的成本,把品牌和产品广泛触达到目标用户身边,并且是反复高频地出现。
像布局小红书、抖音、快手、视频号这些平台,开设大量矩阵账号,用视频内容进行大量种草已经成为常态,包括电商平台的分销,KOL合作也成为了各大美妆品牌重要的销售法宝。
但是,资生堂好像完全不了解这些,或者说对这些不太感兴趣,依然保持了重线下、轻线上的态度,宁愿多花钱建设门店,也不太愿意布局线上,更是很少找KOL合作。
其实,在B2C的化妆品市场中,线上渠道的收入占比早就不可同日而语,一味轻线上、重线下,反倒有点主次不分。
比如像在618大促活动,国产品牌在传统搜索电商的美妆类目中,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。
在更新一点的货找人的兴趣电商中,榜单大部分都是国产品牌。
这其实也说明了一件事,很多外资品牌,特别是资生堂这样的品牌正在老化。
虽然它依然是国际大牌,但本质还是一家日本企业,管理层对待互联网的态度更趋于保守,更喜欢线下搭建门店这种看上去更稳健的重资产模式。
虽然资生堂已经有140年历史了,但化妆品始终是一个时尚产业,“快”是时尚产业最为敏感的词汇,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和消费群体的最新动向,时刻求变才能屹立不倒。
像中国的消费者,特别是年轻消费者,今天都在追求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,大家也更热衷于在各种社交平台进行种草,拔草。
品牌必须要针对这样的目标用户,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和模式,实现更全面的品牌传播与市场覆盖,借助于信息流平台的算法,能够让产品和目标用户通过标签做精准匹配,让内容能够通过兴趣,让品牌和用户实现双向奔赴。
所以,其实对于资生堂来说,眼下的利润暴跌,其实是一个在三年前,甚至更早就应该暴露的问题,只是被强行拖到了现在才爆发而已。
而且,从整个品牌给人的感觉和态度上来看,虽然还有着强大的技术和品牌厚度,但好像也没有什么锐意进取的想法。
当然,这些对于国产品牌来说,这其实是一个好消息,没有什么对手大到不可以被挑战,也没有什么企业弱小到不能参与竞争。
有时候,只要做到“与时俱进”这四个字,再等待着对手犯错,就足够了。
—
责任编辑 | 罗英凡
图片均来源于网络
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
■ 免责声明
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,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、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)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;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,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