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过去这一周多时间,我去到了湖南、广州走访学员企业,中间还参加了第十八届的中国品牌节,今天就在长沙开始第177届《视播时代,企业全域营销快速增长系统班》的课程。
行程虽然比较紧张,但中间我也见了很多的企业家,跟很多经营者、创业者做了交流。
当然,在交流中,我会发现,有些人今天生意做的很轻松,很自由,有些人做的很辛苦,很疲惫,尽管自己已经很努力,但生意还是在下滑。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?
在深入交流中,我们就发现很多觉得自己很辛苦但没有取得成效的企业,都是围绕着自己的产品,盯着某一个行业某一类客户的需求,反复地做着同质化的竞争。
即使他们今天想到要去利用互联网,利用短视频直播去放大自己的生意,但我依然认为他们在进入互联网,进行全域营销之前,一定要去认真研究自己的市场定位,研究自己的商业机会在哪里。
因为今天市场上可能90%的企业都是在满足50%的需求,还有50%的需求,是没有企业去认真研究,没有去开发新的流量和场景。
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,也是很多企业在进行全域矩阵营销之前经常犯的错误。
02
就像在湖南走访的时候,我去到了一家企业,老板在跟我交流的时候,说自己是做广告展示的公司,过去一直服务于地产、金融系统,像湖南很多银行都是她们的客户。
过去生意都还不错,一个客户一年的订单能有上百万,但现在一年可能连一两万都没有,她很发愁,不知道未来怎么办。
我一听,就准备按照广告公司的思路去了解,但是,在走访的时候,我去把她家的产品全部看了一遍,我发现有很多亚克力产品,除了广告牌,还有各种箱子。
于是,我就问她,这些产品都是我们自己设计,自己做出来的吗?
诶,老板对这些工艺、材料对答如流,讲解的很清楚,我又仔细一问,老板原来就是做亚克力的,从亚克力进入到广告行业,凭自己的关系和能力抓住了银行这个群体。
所以,当我参观了解完,坐下来去交流的时候,我就跟她说了我的想法。
今天做生意就是在找机会,这个机会一方面是行业、产业的市场需求,另一方面是营销的机会,两条线合并起来让我们能够去找到客户,满足他们的需求。
对我们来说,如果说广告展览是我们的产品,那么,银行就是我们的应用。
过去这个应用在高增长的时候,我有渠道,有关系,能抓住这样的机会,但今天这个市场没有新增长的时候,我就要找增量市场了。
一定不要在存量市场里找增量,因为做到最后,拼的就是价格了。
当然,存量市场要维持住老客户,这个也很重要,一定要保持跟老客户的跟进和交流,因为这个不需要什么成本,只要跟进就好了。
更重要的是找新的增量市场,这个市场怎么找?是通过互联网找,还是通过短视频找,或者是通过其他的资源渠道?
这个其实不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地方,就像很多人来单仁牛商上课,表面上他们学的是全域矩阵营销,学的是怎么用互联网、短视频直播去做好营销,实际上,大家本质上学的是什么?
是怎么能够稳定获得客户,让生意得到增长,能够持续盈利。
这个才是本源。
所以,对我们来说,当我们去寻找新市场、新客户的时候,一定要跳出原本的思维框架,比如说我就是做银行广告展览的,但实际上,广告展览是我们的一个领域,银行广告是应用场景和案例,我的核心能力其实还包括亚克力的设计、定制。
我们要去研究自己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,也就是研究企业的本体部分。
从核心能力出发,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,研究自己的商业机会在哪里,再去思考怎么触达,用什么方法。
03
其实,我们有很多经营者,做了很久的生意,思维会不经意形成一个惯性,我就是做某某产品的,我就卖这个产品。
用佛家的话来说,这就是“着相”了。
这其实只是某一类客户的某一类需求而已。
我们讲“如来空相,凡有所相,皆是虚妄”,特定的产品只是一个表象,一个空相而已。
真正重要的是什么?
首先第一个,是我们能够把产品制造出来的核心能力,不是产品本身,是我们把这个产品设计、生产的能力,这是“因”。
第二个,我们从本源去出发,我拥有这些设计、生产的能力,那么,我可以去应用的场景有哪些?这就是“缘”的部分。
因缘聚合,才是如来,你才能拿到结果。
04
当然,在进行第二部分,也就是在我们去找应用场景的时候,一定要学会从“用户需求”和“对手”的角度去思考“我能不能做?”
什么意思呢?
我们先把目前的核心产品,借助于过去成交的老客户标签,做用户画像的分析,包括在网络上,借助于不同的关键词,作为网络雷达的触点,在网络上获取不同类型的客户,分析他的需求和场景,我们是不是可以做?我能不能满足他们?
市场是需求创造的,是客户创造的,我们只是去满足他们的需求。
所以,当我们要去寻找市场的时候,一定不是凭我们的经验,而是凭数据,凭我们对市场需求的深度洞察。
为什么他会有这个需求?这个需求用在哪里,给谁用的?多大的量,有没有连续性?一定要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。
因为很多应用和场景看上去我们都能做,但实际上不一定适合我们,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连续性的需求,要考虑放弃掉。
因为没有连续性,生意就很难做到稳定。
然后,我们还要去研究对手,他们正在做什么?他们有哪些分享的案例?
这就是做交叉验证,
只要这些需求是稳定的、连续的,我的核心能力又可以去满足这些需求,那我们不仅是可以把同一个产品撬动不同场景的需求,还可以延伸到不同的领域和行业。
接下来,我们就可以到短视频平台上面,站在不同用户,不同场景的维度,去针对性开设不同的短视频账号。
我可以一个帐号的所有内容就围绕这一个人群的需求和场景去打,去做精准的沟通和转化。
本质上,我都是同一个工艺、技术和能力,但我瞄准的人群和场景不同,展示的素材不同,我可以撬动的市场,比以前大了无数倍。
而且,在内容素材方面,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AI,比如说文思子牙的专业营销型AI。
我们去搭建一个转化的框架,让AI去针对场景和需求写不同的内容,我们再把对应的画面素材放进去,让AI进行剪辑,马上就可以给你做出无数个视频去跑流量,做测试。
最终,我们就可以用最低的成本,优化出一个高转化的内容模式去进行大量的复制和转化。
这就是视播时代的营销逻辑,也是我们选择互联网,包括短视频平台去进行全域矩阵营销之前,着重需要思考的地方。
把方向找准了,路才不会走错。
—
责任编辑 | 罗英凡
图片均来源于网络
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
■ 免责声明
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,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、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)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;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,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