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今天这个话题很有意思,前不久,我在广州讲俱乐部,见到我们一位老学员邓总。
邓总从90年代开始创业,主要做公交车的配套产品,比如说投币箱、线路牌、显示屏,那个时候,公交车还是大众主要的出行方式。
2014年的时候,他感觉订单逐步下滑,又刚好有缘份认识我们,就参加了单仁牛商的学习,当然,那个时候还是PC互联网的鼎盛期,移动互联网还没发展起来。
邓总就按照我们当时所提出的“营销型网站”概念,建设自己的官网,布局关键词和大搜。
从网上拿到大量询盘之后,邓总就发现不是没需求了,而是自己产品太落后,跟客户需求不对称了。
所以,从14年他们就逐步做产品的集成和开发,从单纯的硬件制造到公交电子产品的集成,最后形成了一套公交客运的解决方案。
一直到疫情期间,公司业绩断崖式下跌,因为没有人流动了,邓总当时也觉得公交业务没什么前景,因为公交客运本身并不赚钱,一直都靠着财政补贴,除了老年人和学生群体之外,今天没太多人坐公交车了。
如果一直做下去,可能公司发展也就这样了,邓总就借着机会在2022年把股份卖给了公司股东,自己离场了。
当然,虽然邓总退出了原本的行业,今年也有55岁,但创业之心还没有熄灭,他过去这两年跑了很多市场,也跟随单仁牛商不断迭代的系统班一边了解市场的变化,一边找项目。
这一次找到我,就是把他考察的几个项目跟我聊聊,听听我的意见。
同样,在疫情当中,我看到了很多创业者因为预期不足,觉得生意这么继续下去没什么希望,选择了抽身而退。
今天当疫情过后,经济有所恢复的时候,这群习惯了忙碌的创业者,受不了每天打球遛鸟,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,又重新投入到创业当中。
那么,对他们来说,在中年选择二次创业,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呢?我们接着往下听。
02
邓总找的项目具体可以分为两个产业。
第一个是农业产业,邓总老家在英德,我们都知道,英德红茶特别出名,英德的种植业也比较发达。
邓总考察了当地的种植情况,考虑做食品加工,主要有3个项目:菜干、紫苏酱、茶点,都是当地比较有特色的农产品。
第二是大健康产业,做药食同源。
恰好呢,这几个领域都有单仁牛商的学员在做,我相对了解一些,我就先问了邓总一个问题:
现在能够拿出来的资金有多少?自己目前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?
邓总说目前手上没多少现金,但有2000多万的不动产,当然,按照现在中国房地产的行情来说,不容易出手。
如果是其他创业者,我可能并不会第一个问到这些问题。
因为对于创业来说,20岁的创业者有激情,输得起,30岁的创业者有精力,有经历,40岁的创业者有经验,有沉淀,都可以去冒创业的风险。
但是到了50岁往上,除非是财富有比较好的冗余度,加上看到一个特别大的时代机会,市场上没人做,恰好又是风口。
就像麦当劳的联合创始人克罗克,他就是看到了美国快餐崛起的机会,又正好有机会认识麦当劳两兄弟,手上又有钱,手下还有一个天才的财务官,他就拿下了麦当劳整个品牌、商标、配方这些知识产权,用特许经营的方式把麦当劳做大了,这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。
没有这两点,我都不太建议亲身下场创业。
因为你必须考虑到你的精力,以及将来有一个比较安全、舒适的养老环境,起码你不能去冒太大的风险。
基于邓总的情况,相对来说,我更想聊聊第一个产业,因为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很吃资源、资金的产业,像药食同源,也就是古代说的“药膳”,国家都有严格的基础标准和材料名单,东西就那些,就看你的配方,甚至配方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买单的人是不是相信你的配方,相信它的作用才行。
那么,第一个做农产品,邓总在本地有资源,有种植户能够借力,英德的农产品拿出去也有机会做成一个品牌,当然,茶点可能没有菜干、紫苏有竞争力,市面上的茶点太多了。
但是,我随后就给了一个我比较少见的建议:
不管是菜干,还是紫苏酱,都别做B端,去做C端,或者说是先主C,未来有机会再去考虑发展B端。
03
为什么我的这个建议比较少见呢?
因为单仁牛商大部分学员都是B端企业,邓总也是从B端工业品过来的,我很少让人去做C端,哪怕是转型互联网、短视频,我也总是强调,大家千万不要突然就跑去线上干零售了,你C端要是覆盖不了工厂的产能,你这些开支成本,设备、工人怎么办?
当然,这其实也是创业一开始的商业模式的选择。
B端需要规模,需要一定的产能和数量,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如果选择B端,就一定要有量,要有规模,一开始的投入小不了。
C端卖的少没关系,从小慢慢做就行了,先保证投入不大。
我直接反对了邓总要去开工厂,开线下门店,搞线上线下双循环的打算,别开工厂,别开门店,不要在农业扎的太深入。
如果要从最源头的种植开始抓起,太辛苦了。
我们单仁牛商很多扎根在农业领域的学员都可以证明这一点,特别是做全产业链的,最累最辛苦的时候就是在打通整个产业链条的阶段,事情多的不睡觉都做不完。
如果要做,就纯做线上零售,而且是借助于短视频直播去把销售端梳理好。
至于种植方面,这个时候就学习我们另一家学员的做法,他们是做清远鸡的,生意做的非常不错,去年做到了50亿。
他们在做的时候,也是把销售做好,养殖方面是交给农村的养殖户去养殖。
他们跟养殖户按照60、90、120天三种标准签协议,我预付给你一部分钱,再把鸡的种苗、饲料、饲养标准给你准备好,你在期限内就按照流程标准,负责给我养鸡。
到期限了,我就把剩下的尾款付了,把鸡收走,但是,我要检验鸡的出笼标准,你有没有按照我的流程来,鸡有没有少?如果没有正当理由鸡没了,那尾款我就要扣掉一部分,甚至下一次我就不找你合作了。
对于农村这些养殖户来说,今天有人愿意给我配齐所有的东西,又有详细的标准,到期还有稳定的收益,我只需要把鸡养好,那我为什么不愿意做呢?
对于邓总来说,他同样也可以这么去做,把流程标准梳理清楚,把种植环节交给种植户。
当然,一开始他本钱有限,不可能让种植户种这么多,而且要保证口味足够突出。
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在销售环节,怎么让用户去相信这个东西好吃,而且是手工制造,没有添加剂?
这个就必须要借助于短视频直播,不管是菜干、紫苏酱料,它用在什么场景?搭配什么去组合使用?一定不是单独的产品讲解,而是搭配佐饭、煲汤、做菜这些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示,给用户提供购买的理由。
同时,还要把生产制作的过程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,还要有“过程之美”。
另外,还要借助于当地的种植传统,比如去“县志”里找背书,这个在每个地方政府网站里都有,同时还要加上大义名分,因为我们本身这个模式就是在助农,让农民种植户有更好的回报。
这个都需要借助于短视频直播展示出来,让我们有机会做成当地的一个特色品牌,在线上打开销量,同时,自己创业成本也能尽可能地最低,哪怕是最后没做起来,也不至于影响将来的生活,老无所依是一件很可怕的事。
当然,我相信,不管时代怎么变化,我们永远都不缺乏勇敢的创业者。
但是,作为中年二次出发的创业者,我们让自己的风险少一点,借力的资源多一点,选择符合每个时代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,总归没错。
—
责任编辑 | 罗英凡
图片均来源于网络
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
■ 免责声明
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,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、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)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;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,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。